腐蚀与控制研究中心面向国家重大战略,聚焦重大工程结构长寿命安全服役和国防现代化军事需求,以“腐蚀与控制”为核心,以“环境适应性”为导向,实施腐蚀科技与产业融通创新,致力于应用场景驱动的技术成果转化,始终坚持科学与工程双轮驱动,系统开展腐蚀与控制领域前沿科学研究,助力绿色低碳防腐蚀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与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主要研究方向:
1.腐蚀监检测与机理分析
2.钢筋混凝土结构腐蚀与控制
3.先进表面处理与涂层防护
4.天然能源电化学阴极保护
5.工程装备健康服役智慧运维
代表性成果(近五年获奖、成果、论文、专利、著作):
获得奖项:
1.李伟华等,严酷环境钢筋混凝土结构长效防腐蚀关键技术与应用,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2024
2.李伟华等,海工混凝土结构钢筋靶向长效阻锈关键技术,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3
3.李伟华等,缺陷自主触发自修复涂层关键技术及应用,中国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一等奖,2023
4.李伟华等,固-液转变自修复防腐涂层,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2022
代表性论文:
[1] Wanfeng Li+, Kaixuan Wang+, Weihua Li*, Assembly of WO3-Nb2O5-ZnIn2S4 with Embedded Quasi-Planar Heterojun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Efficient and Stable Dark-State Photoelectrochemical Cathodic Protection Performance,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2025, 221, 117-128.
[2] Wanfeng Li, Ting Shen, Xiao Wang, Jiaping Wang, Zheng Xing*, Faqian Liub, Weihua L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oto-induced holes lifetime: Application of anionic and cationic co-embedded carbon nitride in marine.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5, 505, 159760.
[3] Chong Chen, Ting Shen*, Jie Yang, Wenkai Cao, Jiahong Wei, Weihua Li*. Room-Temperature Intrinsic Self-Healing Materials: A review.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4, 498: 155158.
[4] Jiahong Wei, Ting Shen*, Wenkai Cao, Long Jiang, Yu He, Weihua Li*, Colorable Photothermal-Induced Self-Repairing Anti-Corrosion Coating Based on Confined Solid-Liquid Transition,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2024, 197, 227-237.
[5] Mengzhu Chen, Haibing Zheng, Linwen Yu*, Yuxin Cai, Qing-feng Liu, Zhijun Wang, Hui Xie, Weihua Li*, Development of targeted chloride-responsive Ag/Ca-MoO4-LDH for synergistic corrosion resistance,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4, 485: 150164.
[6] Mengzhu Chen, Qiang Liu, Haibing Zheng, Linwen Yu, Long Jiang, Zhenjiang Gu, Weihua Li*, Understanding strengthening mechanisms of Ca-LDO on cementitious materials, 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 2024, 145: 105340.
[7] Mengzhu Chen, Huihui Yuan, Xing Qin, Yiren Wang, Haibing Zheng, Linwen Yu*, Yuxin Cai, Qing-feng Liu, Guojin Liu, and Weihua Li*. Improv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Steel Bars in Simulated Concrete Pore Solution by the Addition of Edta Intercalated Ca AL-LDH. Corrosion Science, 2024, 226: 111636.
[8] Long Jiang, Haibing Zheng, Jianbo Xiong, Zhihong Fan, Ting Shen, Hui Xie, Mengzhu Chen, Jiaqi Li, Zhenjiang Gu, Haibo Li, Weihua Li*. Fabrication of negative carbon superhydrophobic self-cleaning concrete coating, High added-value utilization of recycled powders. 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 2023, 136, 104882.
[9] Jiaqi Li, Jianbo Xiong, Zhihong Fan, Mengzhu Chen, Li Sun, Chunsheng Zhu, Weibin Liu, Haibing Zheng*, Weihua Li*. Mechanistic study of macrocell effect on corrosion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reinforcement in submarine immersed tunnel. 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 2023, 136, 104890.
[10] Li Sun, Si Chen, Tianyu Zhao, Jie Qiu, Weihua Li*, Digby D. Macdonald, Pitting evolution of hyper duplex stainless steel 2707 at nose temperature by electrochemical tests and developed mixed potential model. Corrosion Science, 2022, 209, 110759.
代表性专利:
美国专利:Weihua Li, Ting Shen, Method of Preparing Recyclable and Self-repairable Epoxy Anti-corrosion Coating. US 12031051 B2
中国发明专利:李伟华,魏嘉鸿,谷镇江,郑海兵,一种氯离子响应阻锈型钢筋表面低碳防护材料与制备方法,ZL 202311080756.7
中国发明专利:李伟华,申婷,光热驱动限域固-液转变自修复防腐涂层材料及制备方法,ZL202211694429.6
中国发明专利:李伟华,方俊博,冯锦华,刘法谦,一种金属有机框架缓蚀剂水凝胶复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ZL 201910793156.2
中国发明专利:李伟华,冯锦华,方俊博,一种具有Fe2+响应特性的金属有机骨架缓蚀剂-水凝胶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ZL201910810471.1
代表性著作:
李伟华等,海洋出水金属文物的腐蚀与保护,化学工业出版社,2024.
李伟华等,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预防、诊断及修复,科学出版社,2020.
PI介绍
李伟华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杰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李伟华,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术副校长,九三学社中央教育文化专委会委员、河南省教育文化专委会主任,河南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河南省基础设施腐蚀防控重点实验室主任,河南省腐蚀与防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河南省交通厅交通基础设施腐蚀与控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等。曾任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创院院长,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负责人,山东省安丘市副市长(挂职)。
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新世纪巾帼发明家,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等高级访问者。兼任国际标准化组织小水电技术委员会(ISO/TC339)国内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绿色建造与运维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自防护混凝土材料与工程技术分会副理事长,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海洋污损防护技术专委会副主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非金属耐蚀材料及先进制备技术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防护与修复应用技术专委会副主任,中国产学研联合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理事,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涂层防腐标准化研究院名誉院长,河南省腐蚀与防护协会名誉会长等。
李伟华教授近30年一直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学术前沿和产业需要,围绕重大基础设施及工程装备的健康服役问题,致力于严酷腐蚀环境下材料劣化诱发机理,功能性防护材料,以及防御调控新技术的前沿性和创新性研究。所取得的创新理论成果已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257篇,出版学术著作8部,授权发明专利81件,编制行业标准14项,获得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等。创新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水利和海洋工程、石油石化、桥梁隧道、海港码头、新能源设施、市政工程、武器装备等,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中心骨干介绍
杨 博
博士,正高级工程师
杨博,博士毕业于长安大学,长安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校外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公路学会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公路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青年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改革开放四十年全省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英才,河南省交通运输行业“高速公路智慧管养关键技术创新团队”带头人。主要从事固废材料道路工程循环利用、在役路面长期服役行为及数智化养护等技术研究,主持参与交通运输部重点研发项目、河南省青年人才托举项目、河南省交通运输科技计划项目等科研项目16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河南省专利奖二等奖1项,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河南省交通运输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授权发明专利25项,参与编写地方标准9项、技术专著5部。
郑海兵
博士,副研究员
腐蚀与控制研究中心 主任助理
2024年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年度先进工作者
2024年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考核优秀
郑海兵,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科院海洋所),香港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博士后,中原科技城“优秀青年人才”,“全国创新创业优秀博士后”,RILEM资深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会员,中国腐蚀与防护协会—非金属耐蚀材料及先进制备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低碳混凝土钢筋腐蚀基础理论与先进防控技术,现已在Cem. & Concr. Res.、Cem. & Concr. Compo.、Corros. Sci.、《硅酸盐学报》等国内外混凝土/腐蚀领域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被引1730次,h-index: 24),申请发明专利11项,出版译著1部。现担任Cem. & Concr. Compo.、Constr. & Build. Mater.、J. Mater. Civil Eng.、Electrochimica Acta等混凝土/腐蚀领域著名期刊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研发计划联合基金“青年科学家”项目、广东省区域联合基金、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科技攻关)等项目8项,荣获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银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银奖等。
申婷
博士,助理研究员
2024年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考核优秀
申婷,2017年6月、2022年6月分别于中山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和工学博士学位,中原科技城“优秀青年人才”,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非金属耐蚀材料及先进装备技术专委会委员。主要从事自修复涂层创新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研发计划联合基金“青年科学家”项目等科研项目共5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13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件、美国发明专利1件。获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一等奖、第4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以及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等奖项。
李万锋
博士,助理研究员
2024年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考核优秀
李万锋,2022年6月毕业于中山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中原科技城“优秀青年人才”,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非金属耐蚀材料及先进装备技术专委会委员。主要从事半导体材料的功能化组装、涂层化设计及其在金属腐蚀防护方面的应用研究;主持河南省省级科技研发计划联合基金“青年科学家”项目、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科技攻关)及河南省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等项目4项,参与国家级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省部级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ACS Applied Nano Materials等国际知名化工/电化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篇,其中,中科院一区论文4篇(IF>10的4篇),封面论文2篇;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8项。
宋宝睿
博士,助理研究员
2024年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考核优秀
宋宝睿,2022年6月博士(硕博连读)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博士联培(CSC)于英国利兹大学,中原科技城“优秀青年人才”,中国化学会会员,中国腐蚀与防护协会非金属耐蚀材料及先进制备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防腐耐磨高熵合金涂层表界面改性与机理方向的研究,现主持河南省省级科技研发计划联合基金青年科学家项目1项,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科技攻关)项目1项,河南省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1项,科研启动费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9篇,其中SCI期刊论文8篇,以独立第一作者在Corros. Sci.,J. Alloy. Compd.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篇;申请发明专利8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获第4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红色赛道国赛金奖、陕西省赛银奖,第6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国赛铜奖(项目负责人)。
李伟杰
博士,助理研究员(工程师)
李伟杰,毕业于郑州大学,中原科技城“优秀青年人才”,主要研究方向自修复涂层、无机有机杂化防腐涂料、海上风电基础设施腐蚀防护与修复技术、医用可降解镁合金多功能涂层构建及生物相容性研究。主持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质检总局质量技术监督技术改造技术装备专项1项,河南省科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课题1项,作为项目经理承担南方海上风电联合开发有限公司横向课题2项,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承担华能南澳风电场和国电电力雷州风电场横向课题各1项。曾获奖鹤壁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珠海市香洲区第九届“正圆杯”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作为主要起草人起草国际、国家、行业、团体以及地方标准10余项。
张乾坤
博士,助理研究员
张乾坤,博士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性腐蚀防护有机-无机杂化涂层及储热陶瓷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演变规律,主持科研启动费项目1项,参与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湖北省高价值知识产权项目1项,以共同作者在Ceram. Int.、Constr. Build. Mater.、J. Alloy. Compd.等期刊发表SCI学术论文10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4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已授权2项。
禹光辉
博士,工程师
禹光辉,本科和研究生均毕业于郑州大学,分别获得精细化工专业(工学学士学位),应用化学专业(工学硕士学位),有机化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现在主要从事半导体材料的功能化组装和电化学腐蚀防护装置的研究。目前主持河南省科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经费项目1项,参与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已发表SCI论文9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Angew. Chem. Int. Ed.(中科院一区,Top 期刊),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等期刊发表论文3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
陈思远
博士,助理研究员
陈思远,博士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先进表面处理与涂层防护领域研究,特别是单组分聚脲、水性聚脲开发应用及涂层老化过程分析研究,现已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ournal of CO2 Utilization、ChemCatChem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被引520次,h-index:9),授权实用新型2件,申请发明专利12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5件。主持河南省联合开发基金20万元、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5万元、参与院外横向课题(国电电力雷州风电场沿海风电关键基础设施腐蚀与防护示范创新研究项目)1项,总经费182.9万元,主持河南省基础科研业务费12万元。获得第二届中国电力市场技术协会创新创意大赛二等奖。
张诗洋,
博士,助理研究员
张诗洋,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聚酰亚胺材料、水性树脂涂层以及有机无机杂化涂层。主持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科技攻关)项目1项,河南省科技研发计划联合基金(青年科学家项目)1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第二届中国电力市场技术协会成果创新创意大赛二等奖1 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 Hazard. Mater、J Membrane Sci、Sep Purif Technol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3篇,EI论文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其中授权5项。
李华丽
博士,助理研究员
李华丽,毕业于中山大学,主要从事微纳功能复合材料设计、新型环保型长效仿生防污涂层表界面调控及生物污损防护研究。主持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科技攻关)1项,河南省科技开发联合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家项目)1项,河南省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1项,河南省科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1项,研究生创新科研资金项目1项(结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目前,发表SCI论文18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其中以独立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Appl. Surf. Sci.、J. Alloy. Compd.等期刊发表SCI论文7篇。
李超凡
博士,助理研究员
李超凡,博士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材料构效关系和先进电子显微学分析方法。荣获中国材料大会优秀墙报奖,多次获得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卓越、优秀墙报奖和电子显微学创新奖。主持河南省科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经费项目1项,参与科技部纳米储能专项项目1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3项。共发表高水平SCI学术论文25篇,被引300余次,其中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和通讯作者在Energy Storage Mater.、Nano Energy、Appl. Catal. B和J. Mater. Chem. A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共发表论文10篇。
徐迪
博士,助理研究员
徐迪,博士毕业于燕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玻璃态材料的防腐性质以及其与玻璃结构和弛豫关系,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2项,在Angew. Chem. Int. Ed.,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等发表SCI论文10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担任Crystal Growth & Design等期刊审稿人,获得北京师范大学交叉学科前沿论坛优秀成果奖、亚稳材料国际学术会议一等奖等。
相继春
博士,助理研究员
相继春,2023年7月博士毕业于广西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主持广西博士研究生创新项目1项。主要研究方向固废胶凝材料反应机理及耐久性、低碳混凝土钢筋腐蚀机理;已发表论文7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等水泥混凝土领域著名期刊发表论文5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项,授权1项;主持河南省科学院院级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1项,省级项目1项。
陈巍戈
博士,助理研究员
陈巍戈,2024年6月毕业于郑州大学水利与交通学院,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低碳混凝土钢筋腐蚀、混凝土材料强韧化与腐蚀防护性能提升。参与河南省科技研发计划联合基金(科技攻关)项目1项,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2项,中建七局科技研发课题1项。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等SCI期刊发表论文4篇。
赵鑫波
博士,助理研究员
赵鑫波,2024年博士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主要研究方向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吸波隐身防腐涂层及光电催化降解水体有机污染物等。参与山东省重点技术研发计划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科研项目1项和海南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在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Synthetic Metals、Materials Today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4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
韩志宇
博士,助理研究员
韩志宇,毕业于长安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材料的低碳化应用,以及有机/无机材料的多尺度模拟计算。致力于钢筋混凝土的腐蚀与防控研究,针对“钢筋在混凝土中的腐蚀演化机理”、“混凝土外加剂的固氯行为优化”等方面开展数值计算研究,在团队中承担高通量计算和数据可视化工作。以第一作者在Constr. Build. Mater.和J. Traffic Transp. Eng.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获得河南省交通运输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
赵宪强
博士,助理研究员
赵宪强,博士毕业于河海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混凝土耐久性,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河南省科技厅项目等纵向科研项目3项,参与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围堤监测检测、整体式闸室结构加卸荷板的研究与应用、海上风电复合筒型基础工程现场监测等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以共同作者发表在SCI/EI期刊上学术论文6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4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3项,已授权7项。
郭顺
科研助理
郭顺,毕业于郑州大学,主要负责团队科研服务工作,团队科研项目合同跟进与管理工作,团队重点实验室管理工作,熟悉国家和地方标准、团体标准标准化工作相关内容:标准的申报、立项评审相关工作内容;熟练掌握标准制定、修订、复审流程及相关工作内容;具备丰富的软件项目管理、开发经验;信息化项目需求分析、流程梳理与建设工作;协助团队开展标准的制修订等相关工作。
张鹏可
硕士,高级工程师
张鹏可,中共党员,本科毕业于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硕士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工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无机-有机杂化环氧重防腐涂层的研究,主持参与酸酐体系电子电气封装材料关键技开发及产业化等项目5个,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项6项,发表学术论文8篇,授权发明专利8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