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反应挤出研究中心由余龙PI带领,是一支专注于高分子材料及反应挤出技术的科研团队。团队致力于推动反应挤出技术在天然高分子改性、聚酯合成与改性、可生物降解材料等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团队成员包括多名毕业于985、211高校的博士,以及在读博士、硕士,形成了结构合理、富有创新活力的科研梯队。
2024年,团队在实验室建设、科研项目申请、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团队成功引进多名博士,建立了国际化的学术委员会,与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团队围绕天然高分子水凝胶、聚酯类高分子合成与改性等方向开展了一系列前沿性研究,并在相关领域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发表SCI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项,承担省级纵向基金15项,横向科研项目2项。与多家企业展开合作与成果转移转化,包括河南省白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金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企业。
主要研究方向:
(1)天然高分子材料的挤出改性:通过对包括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等的挤出改性,制备环境友好的完全可生物降解或可食用的包装材料;
(2)农用保水缓释化肥和土壤改良剂的挤出制备研究:通过反应挤出技术制备环保型水凝胶并与化肥或土壤改良剂复合,制备保水缓释化肥或土壤改良剂;
(3)反应挤出法连续制备聚酯及其共聚物:通过反应挤出法制备可生物降解类聚酯(PLA,PBS等)、聚酯类共聚物(PLGA、PLA-PCL、PLA-PBS等)及其接枝改性反应。
代表性成果(近五年获奖、成果、论文、专利、著作):
1. From macro- to nano- scales: Effect of fibrillary celluloses from okara on performance of edible starch fil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2024.1中科院一区.
2. Application of various polysaccharide gums to improve gelation 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hydroxypropyl starch hydrocolloids,Food Hydrocolloids,2024.3,中科院一区.
3. Antimicrobial packaging materials of PLA/starch composites functionalized by pomegranate peel,Journal of the Taiw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2024.3,中科院三区.
4.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low-release fertilizer through coating acrylate epoxidized soybean oil,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 Innovation,2024.4,中科院二区.
5. Development of Slow-Release Fertilizers with Function of Water Retention using Eco-friendly Starch Hydrogels,Molecules,2024.10,中科院二区.
6. Strategies and methodologies of improving toughness of starch film,Foods,2024.12,中科院二区.
7. ZL 2024 1 0192557.3一种连续高效制备高分子量聚酯类材料的方法
8. 团体标准:《农业用丙烯酸基吸水性树脂》.
PI介绍
余龙
教授,博士生导师
河南省科学院化学所首席科学家。首任中国新加坡国际联合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澳大利亚MONASH 大学名誉高级研究员。2002 年被选为澳大利亚皇家化学学会Fellow。澳大利亚MONASH 大学获博士学位。1988-2015 在澳大利亚学习工作,曾任澳大利亚科学与工业研究院材料研究所首席科学家。2015 年全职回国,任广东省海外引进创新团队负责人。
主要从事生物降解全淀粉塑料、天然高分子的反应挤出改性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曾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在内十余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已经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180多篇,英文专著4部,论文累计引用超过1.4万次(h-index 59),目前已产业化9项科研成果,其中由全淀粉物降解塑料技术建立的公司PLANTIC已经在伦敦上市,全淀粉发泡缓冲保温材料已经由创建的绿发公司推向市场。获“澳大利亚CRC技术转让奖”、澳大利亚包装博览会“银质奖”等荣誉。世界上最著名的科技出版社WILEY的评语“余龙博士在生物降解高分子领域的成就高度引人注目”。
余龙教授入职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以来主持组建高分子反应挤出研究中心。属于该中心的创新团队是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和国际合作的开放型研究团队,具有国际领先的以反应挤出技术为基础的小试和中试仪器设备和设施。
中心骨干介绍
马利涛
博士,助理研究员
2024年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考核优秀
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主要从事聚合物合成和天然高分子材料改性、加工及应用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具备较好的理论基础、实验技能和扎实的科研能力。参与2项国家自然基金的研究工作,主持1项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河南省级科技研发计划联合基金项目和1项以及1项河南省国际科技合作培育项目。已发表SCI论文十余篇(Chinese Chem. Lett. 2021, 10, 059,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0, 12, 38655,J. Mater. Chem. B 2018, 6, 3497,Int J Nanomedicine 2017; 12: 2489),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2 项。
徐云龙
博士,助理研究员
2024年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考核优秀
毕业于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方向聚乳酸及其关键单体丙交酯的合成工艺与催化剂设计,具有聚乳酸制备技术的小试-中试-产业化全过程经验,作为核心技术人员参与1万/年丙交酯联产聚乳酸的生产线工艺设计、调试试车、工艺优化及产品质量控制。主持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已发表论文十余篇(Ind. Eng. Chem. Res. 2021, 60, 13534-13541,Sci Sin Chim, 2022, 52: 1127–1139, Ind. Eng. Chem. Res. 2022, 61, 17457-17466, Macromolecules 2016; 49:8274-81),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
解慧芳
博士,助理研究员
华南理工大学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联合培养博士,师从Ali Khademhosseini 教授,主要从事纳米高分子材料、碳水化合物材料、碳水化合物改性及应用、可剪切稀释水凝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参与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以及1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项目的研究工作,主持1项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和1项河南省级科技研发计划联合基金项目,具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和扎实的科研实力。目前发表多篇学科内高水平SCI论文(Food Hydrocolloids, 2018, 83;Polymers , 2021, 13 (23); Biotechnology journal, 2020, 15 (8); 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2015, 80 (11); Starch‐Stärke, 2016, 68 (7-8))。授权专利2项。
段庆飞
博士,助理研究员
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长期从事高分子材料与绿色化学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天然淀粉高分子材料的改性与应用、以及可持续农业材料的研发。近年来,主要聚焦于淀粉基超吸水凝胶(SSAH)及其缓释尿素的开发与应用,深入研究了一步反应反应挤出体系、淀粉接枝共聚的反应动力学、凝胶网络结构的演变及其性能优化,为SSAH的高效制备和功能化调控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持。主持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 Innovation, Polymers, Journal of Polymers and the Environment等国际知名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其中中科院一区期刊5篇,热点论文1篇。累计发表SCI论文40余篇,引用超过1300次。
杨伊文
博士,助理研究员
毕业于武汉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师从张俐娜院士,主要从事天然高分子先进功能材料的研发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的研究。主持河南省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1项,并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1, 422, 130088-130100;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 2022, 234,19661-19673;Cellulose 2019, 26, 557-568;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2023, 1-15.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得首届中部六省高价值专利大赛二等奖。
张华然
博士,助理研究员
毕业于武汉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期间主要从事纤维素、甲壳素和壳聚糖的衍生化和多尺度功能化研究,聚焦于能源存储和环境科学方面的应用,熟练掌握多种分析合成技术,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术,博士期间参与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课题研究,发表SCI论文多篇(Chem. Eng. J., Carbohydr. Polym., J. Colloid Interface Sci., J. Energy Storage, Sci. China Mater., J. Alloys Compd.)。
董新一
博士,助理研究员
毕业于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从事农用地膜的研发与应用方面的研究,目前主要研究用于水田的可喷洒疏水泡沫地膜。 发表SCI论文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20件,授权 8 件。主持河南省级科技研发计划联合基金项目1项,并作为核心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和河南省科技开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多项。